威尼斯 Murano 2009 觀賞玻璃藝術工廠。
週六行程: 早上去祖師廟打坐,下午從山上滾到山下敦化北路參加這位藝術家的座談會,熊宜敬和鄭治桂 主講~ 3:00PM,之後就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去吃義大利麵嚕~
◎畫家與展覽簡介
畫家董小蕙(1962-)自幼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,臺北一女中畢業後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,1984年以學、 術科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;其後於中學任美術教職數年,並多次赴歐美遊歷。89年返回師大美術研究所進修,研習藝術理論,專注於莊子思想與美學藝術關係的探 討,寫成《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》一書(臺北學生書局,1993)。10年後又結合個人的藝術創作經驗寫成另一本相關著作-----《莊子虛靜觀照精神下之 寫生意義》(臺北藝風堂,2003);顯示畫家於 莊子思維中的美學意義有深入的心得領悟。
董小蕙早年特別喜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,曾多 次赴歐洲實地研究他們對於色彩、光影、筆觸、線條等交織形成的創作特質,並能精確掌握這些內涵與技法。其後畫家不僅消化這些美感特質與影響,更由於她多年 來都浸潤於中國書畫及老莊美感意境的學習體悟,使她在近年來融入了中國人文內涵之抒情感受,使其發展出一種具有中國筆墨趣味,又靜謐清雅的新油畫風格。
此 次畫展主題分兩個創作主題之表現,其一是懷舊抒情的「老院子」系列,起源於畫家對成長居住的日式木造平房、院落環境的深刻感受。近年來台灣地區由於都會環 境的急劇發展,不少僅存的老舊院舍都因為商業建地的需求而拆除 ,畫家因此希望為台北市凋零的舊式房舍景觀留下一份紀錄,。這其中一方面有懷舊眷戀的人文情感,另一方面亦有時代變遷的環境因素;是感念人生美好意境的珍 惜,也體現接近「道家」理念傳統的中國智慧。這是生活於台灣五、六○年代的人成長的共同記憶,因此其畫風感覺隨性自在,頗有野趣;畫家亦漸能體悟莊子的哲 學境界是將思想、藝術與人生做內外兼融地結合。
2001年左右,董小蕙開始以所居住的老舊眷舍為作畫題材,包括院子裡的花草樹木、陰晴 光影等變化,都漸漸被她捕捉成畫作中多采多姿的景觀。董小蕙喜歡描繪熟悉的日常景色,經過長時間之靜觀,畫出平凡、平靜、清澈而又熱情的內在情調。這一次 展出大小畫作共100件,包括油畫91幅、水彩9組件,大尺幅的畫作達120號(200公分)以上,甚至有多幅的「老院子」連作系列,呈現女性畫家少見的 「力度」。
畫家以院子為作畫主題,因為表現方式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風格效果;其中包括對景寫生或寫意的實景效果,記錄著院子裏晨昏暮色 與光暈變化。由鋼筆素描線條則發展出老院子的「黑白系列」,一方面有著中國書畫的筆趣,另一方面又有西方現代繪畫筆觸、紋路、肌理之效果,呈現黑白互置, 層次豐富的造型質感。由描繪花木叢中的蔭暗相則發展出「濃蔭系列」與「大樹家族系列」,呈現濃郁深邃的內涵意境;而由夜色的幽靜氛圍又發展出「夜光系列」 等多種不同之表現主題。這些畫風表現不但呈現了畫家情感心境,也同時記錄了畫家個人創作風格的演化歷程。
此外,畫家的靜物畫也是這次畫 展另一個重要的表現主題。董小蕙早期的靜物畫一方面是延續印象派鮮明流暢的風格內涵,另一方面則融入中國式的抒情感受與生活觀照。97年以後畫風逐漸轉變 以主觀心境來描繪靜物,常以夜間幽靜的氛圍入畫,畫面空間呈現了多重的透視與變化。99年肇始「黑桌系列」靜物畫,更跳脫了實景存在的寫實效果,而傾向於 主觀精神領域的感應與表現。
畫家對於舊木桌深沉樸實的質感有著深厚的感受,畫面中靜物的背景已渾化為光影幽微的單純色調,訴說著人文與 時空的相互輝映,散發出寧靜而深刻的力量,也具有哲學冥思的意境。畫家筆下的單純靜物,不再僅是外在物象的描繪,而是一次次心靈觀照的過程;也許是對生命 的反思、對時空的沉詠,或者是對「存在感受」的當下印證。近年來畫家的靜物畫更趨向於東方文化底蘊中,呈現靜謐、清新、調和、流暢的生活觀照,同時也發展 出白色桌面的靜物系列,呈現出另一種典雅浪漫的抒情美感。
董小蕙的藝術田園- 無名小站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Dongart
臺北 國泰世華藝術中心 2011年8月13日(3:00pm開幕)~8月30日
105
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236號7樓 週一至週六開放10:00-18:00
藝術座談會: 8月20日 3:00pm
主講人:熊宜敬--(藝外雜誌社長,臺灣藝術大學、長榮大學副教授)
鄭治桂(藝評家)
成都 四川博物院 2011年10月20日~10月30日
藝術座談會 :10月22日 2:00 pm
上海 虹橋當代藝術館 2012年3月9日~3月18日
藝術座談會 :3月10日 2:00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