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月下獨酌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月下獨酌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-03-03

三人行必有我師 - 從瑪馨玲MaSingLing [我師]、屏風劇團 [三人行不行]、和李白的詩詞看中國文化在現代

九月初去看了屏風劇團的<三人行不行>,其中最引起心中讚嘆的,一個是演員將自己融入角色,再者是驚覺演員深曉自己是站在舞台上,與角色之間的關係 "若即" 所以融入其中,"若離" 所以能與舞台外觀看的觀眾平等角度。最後一幕,變成演員們之間的挑戰,話尾一收,就是將話頭丟出給另外一位演員,如此反覆,笑點在於是否有所漏接。(啊..9:30 了) 
坐在新光三越新天地大樓的觀眾席觀賞這部戲時,令人想到瑪馨玲的創作也是如此,在創作中將三人全部融和其中,效果超出 1+1+1 = 3 的理則規則。


Predestined Affinity‧Inspiration Is Around 
Bronze 2012
48 X 58 X 42.5 CM
1 / 3 34 KG
雕塑/緣來如此‧我師
銅雕 2012
48 X 58 X 42.5 CM
1 / 3 34 KG 
[#瑪馨玲最新作品正在台北寶勝畫廊展出  [天心月圓華枝春滿:李善單‧瑪馨玲師生聯展 2013/8/17 -9/22








[轉載: http://2012hlaf.mottimes.com/ch/detail_can3makeIt.php]《三人行不行》為屏風表演班經典作品之一。全劇以五個片段組成,由兩男一女三人組合,分飾18個角色,運用簡約的劇場元素,輪番呈獻城市人慌亂與疏離的人際關係。《三人行不行》的原始構想,來自傳統的三口相聲。但這齣《三》劇,基本上並不是一個三口相聲,只是藉用了三口相聲的形式,探討生活在都市中人際的紛亂與荒謬。《三》劇並不是一個有完整故事的戲,而是經由五個設定的片段組合而成,不同於三口相聲的是,編劇嘗試著以幾種不同的表演方式,配合三位演員互異的節奏(語言與肢體),企圖傳達一些喜劇表演的可能形式與方向。--
三人行必有我師,出自孔子的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...」(述而篇第七)。

當代藝術的藝術家、劇作家們運用巧思和創意,從三人的共同演出,巧妙點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,即使在現代 21世紀仍然有其新鮮味。(9:44)

而另外一位善長運用三人角色穿梭創作的中國人始祖 - 李白,在西元 744 年就以一首<月下獨酌>讓自己(人)、月亮和影子成為詩中主角,描寫在這樣一個月夜,明指自己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,以及內心境界。

[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 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 
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 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 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 醒時同交歡,醉後各分散。
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。]

西方或有從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分析藝術家創作時的心境,但是最後要能畫龍點睛的總是超越只是三人簡單計算加成,比方說李白詩中點出的「雲漢」,屏風劇團中劇場演出時與觀眾「虛擬」互動的舞台效果,以及瑪馨玲三人合氣創作的抽象畫作,除了顛覆既有範疇,更會讓藝術觀眾與藏家們開始揣想自己的位置,而從這個位置又會畫出另外一番大圓滿。

從這些藝術家的創作,更令人對於中國文化能夠長遠綿延有了更深的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