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左起:張心禹、王馨薇、鄭如玲與老師李善單合影/本報攝
[原文/圖取自大公報]
中國的禪不僅是宗教,中國的水墨亦不僅是材質。這些難於被西方社會所了解的內容,隻能以東方神秘主義指標題以蔽之。不過,所謂東方神秘主義的內核其實不屬於東方,而是西方人的東方印象,長久沉溺反而失了性情。修行人、被稱作東方畢加索的台灣畫家李善單,時而窠臼裏,時而乾坤外;近日他於海港城展出的「妙得雲變系列」,很有點乾坤之外的意思。/本報記者 成 野
藝術家最新作品(圖文取自李善單藝術工作室) 妙得雲變/帝王氣運大開心 2013/丙烯.畫布/ 290x145cm (200號)
李善單展出的妙得雲變系列共五幅,包括今年新作《雲潑千山詩》、《雲河萬裏闊》、《雲濤天地闊》。均是以丙烯顏料畫潑墨山水之意境。李善單說,丙烯顏料,作為水性材料,在調試一定比例的稀釋劑後,在畫布上直接繪製出近似水墨的靈動。「妙得雲變」系列,經畫家層次地進行罩染、滲撞,形成了豐富的明度變化,從而賦予作品深厚的層次感和風雲莫測的動感。雲層層疊疊,山疊疊層層,洇化一片,不見筆觸。
水墨靈動寫虛實
「雲變系列」中,每幅俱在動,又在每一幅的雲山間輕巧藏一行相似小樓,除動態之外,又有東山魁夷一般的靜。
看畫的當天,李善單攜徒弟出現在畫展的開幕式,這位亞洲百年來第一位以「個人油畫館」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,亦是住在寺廟的修行人,他自言作畫是他的「修行方式」。他長年住在寺廟,每天僅吃一頓,除了睡覺,其餘的時間大多是繪畫與打坐聽禪。
是故「雲變系列」,怕是悟到了。這就不得不說二○○八年他的「如來王系列」,一一年的「恩師系列」,前者以佛祖、蓮花等諸多意向,構建色彩絢麗而主體模糊的作品,好似刻意讓你理解什麼,又並不願意說明。後者以手喻恩師(即智慧),拈花的手、握扇的手,以對比度極強的色調和抽象的隻字片語,構建東方神秘主義。而這次展出的雲變,為近年新作,三組系列——從以佛畫佛,以拈花喻禪機,到觀照天地浩瀚廣闊。是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的「悟了」。
再換一個角度看,李善單說,是次的妙得雲變中,以動寫靜,以實畫虛——動態的雲為無量變化,不變的小樓為自性恆常,「這就是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」。不過試想,若將自性融於天高海闊,豈非走得更遠?
不說那麼玄,看畫。李善單詳解——《妙得雲變》系列是對色彩的嚐試,除去黑白是極緻,每幅畫都是一種顏色,好比只以綠色作畫的《雲河萬裏闊》,通過稀釋顏料,達到由黑入綠、由綠入白,製造出不同的層次,若早春山色。而《雲潑千山詩》則是藍色,是「用一種顏色表達立體。」他說,一系列看下來,時而明亮親切,時而灰暗陰沉,顏色的變化帶來觀者感受的變化。
修行賣畫兩不誤
李善單認為,天地廣大,雲變是沒有形的,而樓雖小卻四平八穩,鎮住全畫,為山「點睛」。被問及如何找「睛」的位置,他說,有時候會在畫前打坐半天,至睜眼一剎那,「突然覺得樓就應該在這裏」。說來玄妙,不過繪畫本來就是頃刻間的喜與怒,感與悟,瞬間生滅的靈感,方稱作妙得。他認為,妙或不妙,觀者自評,但得的那一刻,確實是妙得。
在畫與禪中兜兜轉轉,筆者有心無力決意跳脫。李善單有趣,向來是修行賣畫兩不誤,不但自己的畫作大賣,更幫別人賣畫,他是台北新藝博會(Art Revolution Taipei)的創始人,在去年的第二屆台北新藝博會落下帷幕之時,以成交率百分之九十一點一八,總參觀人數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人收官。
「對我來講藝博會的成功就是藝術家能賣畫,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才能走得下去,我的目標只有這個。」李善單認為,很多藝術家不知道怎麼去推銷自己,不知道怎麼得到贊助人,藝術生產很孤寂,如果沒有人幫他推廣的話,藝術生命就很難走下去;所以,他的新藝博會從創立之初就定下以畫家而非畫廊為主的基調。「新藝博會於開展前兩個禮拜安排藝術家跟企業家一起見面,在展出過程中,以畫家為單位,盡可能多地展示一位畫家不同階段的作品,甚至視頻記錄畫家的創作過程,給他們機會親口說出他們的想法」。
修行與商業不合?他笑了,「什麼是慈悲?讓人吃飯就是最大的慈悲」。又轉回到修行之上。也是,《金剛經》中第三十品,有這樣的話:「若世界實有,則是一合相」。以丙烯畫潑墨山水,以商業圓滿修行。世間哪來那麼多壁壘分明之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