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得藝術邀請您~法國 女雕塑家Val 專展
親愛的朋友 :
我們將於9/01~9/24舉辦法國當代名雕塑家Val 在台灣畫廊的第一場個展,
Val 亦參與本屆的台北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, 其作品的獨特別緻獲得大眾喜愛與廣大迴響!
我們於9/03(六)下午3:00~5:30 特別準備了歡迎茶會, 誠摯地邀請您呼朋引伴一同品味精彩的Val 雕塑饗宴 !
敬祝 安好順心
懂得藝術
鄭宇廷 康嘉萍 敬邀
Gia's freeway to explore artists, artworks of This 認識地球上的藝術家, 藝術作品
| ||
台北相對於亞洲其他城市來說,非常有潛力能成為亞洲的藝術中心。相較於日本、韓國和中國,台北在語言上的優勢,顯而易見。相對於上海、香港和新加坡,除了商業活動之外,台北有較多元及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,使其更有成為藝術中心的條件。 台北還有舉世聞名的故宮博物院,加上各個美術館和博物館的展覽,能夠和藝博會一起搭配展現,大大增強整體都市藝術的可看性。 除此之外,台北著名的美食文化和環山抱水的美麗景緻,更是愛藝人士在欣賞藝術之餘的最愛。以台灣的經濟實力,加上藏家群的深度和對國外藝術的開放態度,台灣有能力,也應該舉辦具有國際水準和特色的藝博會。 在強敵環伺及藝博會集團化、全球化的情況下,台灣的藝博會該如何因應自處呢?關於基礎建設的問題包括稅務、通關、物流、倉儲等方面,我們在這裡暫不討論,若把重點擺在藝博會本身,以下僅提出幾點淺見: 一、藝博會的定位和特色:不是所有藝博會都要做大,都講求國際性;也不是所有藝博會都要以追求最高銷售額為目標,這是應有的基本認知。 從行銷的角度來看,一個藝博會首先要有自己清楚的定位,知道該辦一個什麼樣的藝博會,想要訴求那些客層,以及希望達到什麼效果。定位清楚了以後,接下來才 能根據定位發展自己的特色。一個定位不清,缺乏特色的藝博會,是不會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,即便做到規模很大,充其量也只是個「me too」的藝博會罷了。 二、藝博會應有策展的觀念:藝博會的特色要靠好的策展來建立。從主題風格的確立、畫廊及藝術家的遴選、對作品的要求及呈現方式、展場的規劃、甚至是價格的區間等等,都是屬於策展所要考慮的環節。 許多藝博會,雖然參展者眾,大牌畫廊和藝術家的作品雲集,但是因為缺少整體的策展規劃(或者雖有規劃,但是無法有效地執行),導致可能作品展示反差太大、 水準不齊,或同質性太高(太偏重市場主流,或是多家畫廊均展出相同藝術家作品等情況)、動線不佳、視覺凌亂等等,以致於參觀起來非常吃力,甚至因而產生反 效果。沒有完善策展規劃的藝博會,說穿了就只是個高級的賣場,主辦單位只是賣展位給展商了事。 三、有效地執行策展的要求:如上所述,策展的規劃必須有效地執行,尤其是對畫廊和參展作品的要求,必須堅定立場,否則 無法達到希望的效果。如前文所述,有些強勢的藝博會為了維持其特色,甚至會規定參展畫廊或藝術家,一定必須展出新的作品;或是規定所參展的作品,在一定期 間或是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,不得在其他的藝博會或展覽中出現。 四、在地特色:藝博會若是要吸引海外藏家和觀眾,除了參展藝術家和作品要有吸引人的特色之外,最好能搭配其它具有當地特色的活動,由民間和政府一起推動,以加強海外人士來參觀的意願。 五、藏家及展商服務:藝博會就是展覽和銷售,所以在各項作業細節上,都要儘量做到讓藏家及展商滿意,因為口碑是比任何廣告都要有效的行銷武器。 一個地方性、區域性、或是國際性的藝博會,所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是很不同的。台灣在發展藝博會的策略上,除了要和鄰近各國的藝博會有所差異之外,同時也應該思考,如何運用前面提到本身的優勢,尤其是藏家群的影響力,來創造競爭特色。 另外,如何開創新的藏家群、如何將台灣藝術家推向國際舞台、以及如何將中國大陸藝術界納入台灣的藝術版圖等等,都是值得思考的方向。 最後,應該保持一種開放的胸襟,歡迎更多人加入來推廣,隨時有活水注入的市場,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存活。總而言之,一場成功的藝博會,其實就是要做到八個字:「展商歡喜,觀眾喜歡」,如此而已。 (作者是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執行總監,系列完) |
| ||
藝博會的發展,有幾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值得觀察。 首先是藝博會的集團化。如位於芝加哥的MMPI集團陸續收購了Art Chicago和The Armory Show,不久之後又要在洛杉磯推出新的藝博會,可說是把美國東、西兩岸以及中西部,全都一網打盡。MMPI另外還經營加拿大多倫多藝博會,以及 Volta和NEXT兩個針對新興藝術家的藝博會。 另一方面,在歐洲的瑞士MCH集團除了擁有第一品牌的Art Basel和Art Basel Miami Beach兩大藝博會之外,現在也將觸角伸向亞洲,在今年入主了Art HK,版圖至今已經涵蓋了歐、亞、美三大洲。另外,上海當代背後也有義大利最大藝博會Arte Fiera的經營團隊,波隆納展覽集團撐腰。 從這些公司的動作,可以看出亞洲藝術市場的崛起,或者更明白地說,其實就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崛起。中國買家(或是炒家)龐大的購買能力,使得這些藝術集團, 就和名牌精品一樣,不得不插旗亞洲,希望能儘早取得先機。這個現象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藝博會的國際化(或可能同質化)的跡象。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,資訊的傳遞只是瞬間的事;一個藝博會有什麼創新的作法,往往其他人也就馬上如法炮製。所以現在大型的藝博會,每家都有現代和當代藝 術,都有大會特別策展區、新興藝術家專區、評選賽、國家或城市特別邀請主題展、學術講座和與談等項目。另外,邀請大牌畫廊和明星藝術家及作品參展,也成為 各大藝博會的宣傳重點和媒體焦點;商業和藝術之間的平衡,也愈來愈難以維持了。 藝博會不僅是一場展覽,它還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和提供多種的功能。 藝博會因為具有規模上的優勢,在整體藝術市場上便帶有指標性的意義和高度的宣示效果;因此畫廊和藝術家對於藝博會的參展,都非常的重視,希望展出最好或是具有特色的作品。 強勢的藝博會甚至會規定參展畫廊或藝術家,一定必須展出新的作品;或是規定所參展的作品,在一定期間或是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,不得在其他的藝博會或展覽中出現。重要藝博會的參展紀錄,對藝術家是相當重要的資歷。 一般的藝術愛好者可藉由參觀藝博會,欣賞到許多藝術家的作品。試想若是沒有藝博會,觀眾可能要花上好幾年參觀國內外的畫廊,才有可能看到這麼多藝術家的那麼多的作品。 資深的收藏家往往經由參觀藝博會,觀察值得注意的新興藝術家,或尋找想要收藏的藝術品;新的藏家可以藉由藝博會練眼力,因為沒有比參觀藝博會更好的方法,能讓人在同一個地點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,欣賞到這麼多風格不同、技法各異、創意紛陳的作品。 對畫廊來說,參加藝博會除了參展外,還可以藉此開發新的藏家群,以及發掘可代理的藝術家。有些畫廊到藝博會參展不一定是以銷售為前提,往往也是品牌的宣 示,甚至是為了某些藝術家或作品而造勢,為的是在市場上建立某種形象。對藝術經紀人和藝術顧問來說,藝博會往往是他們每年最忙碌的時刻之一,也是必做的功 課。 其他包括藝術相關科系的老師和學生及藝術相關從業人員,像策展人、藝評家、設計、文創、廣告、建築等從業人員,參觀藝博會對他們來說,就像是充電,可觀察 其他藝術家的創意和藝術潮流的方向。而對藝術投資有興趣的人,更應該常逛藝博會,一方面能充實藝術鑑賞的能力,另一方面也能較為精確地掌握市場的走向。 (作者是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執行總監,五之三) 【2011/08/16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 |
|